无端的怕 ——焦虑症患者的康复之路
2018-12-30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3925
(注:本文发表在2015年10月08日《丹东日报》迟雅心理热线栏目)
JY:女,30多岁,初中文化。辽宁人,满族。因为焦虑不安,于2009年9月30日向迟雅进行心理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自述: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紧张、焦虑,因此,曾被精神科医院诊断为焦虑症,打针治疗,滴流打了20多天,症状得到缓解。当时,感觉特别舒服,再没有任何紧张、焦虑的感觉了。过了大概半年时间,又开始紧张,而且身体不舒服。后来去精神病院心理门诊部开药,吃药期间没有紧张感,吃了两年多的药。停药后,又开始紧张。现在,哪儿都不敢去,就连去学校接孩子都非常打怵。谁邀请赴宴之类,更不敢去,担心会因为心脏问题死在那里。想自己做买卖,但是不敢出门,担心走到哪个地方就死掉了。这种感觉越来越重,因此前来求助。
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求助者的父亲因心脏病51岁突然病逝,给求助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当她感觉心脏不舒服的时候,便产生了死亡的焦虑。她目前的表现有:早醒,后背疼痛、发紧,心脏不舒服,心率快,并有早搏,身体站不直,挺不起胸,站直了不舒服。比较愿意哭,经常回忆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易激惹,特别愿意生气。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属于焦虑症,并伴随严重的抑郁情绪。
三、心理调适过程
鉴于此,咨询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打开心结,清除心理的污染源。
二是引导求助者改变认知模式,完善人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适应能力。
三是实行系统治疗。针对她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担心会死在路上等问题逐个进行治疗。包括在催眠基础上的系统治疗。
四是配合身体调理。
求助者反应,经过初次咨询以后,心情有些改善,尤其是刚咨询完的时候心情特别好,但是没有质的改变。经过第二次、第三次咨询以后,感觉心里不再那么担心了,可以领着孩子出去玩,包括登山、去公园等,还有意识地在孩子的同学家住上一夜。感觉身体能够站直了。但是,还有长出气,脾气不好等问题,总愿意跟孩子发火,甚至想用啤酒瓶子砸孩子的头。其他症状也有所反复。咨询师预感到求助者问题的复杂性。
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其特征是指向未来的,被夸大的恐惧。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惊恐发作,二是广泛性焦虑。求助者目前还处于广泛性焦虑阶段。
求助者因为自己心脏不好而担心出问题,这与她所经历的社会事件有关系。求助者的父亲因心脏病51岁突然病逝,给求助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一段时间以来,又遇到了家庭矛盾问题,新老问题共同作用,引发了她的心理危机。因此,当求助者感觉自己心脏不舒服时,自然就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死因,这种痛苦与恐惧相交织,导致她患上了神经症。而这种焦虑性神经症,又加重了她身体的不适。鉴于此,咨询师引导她客观地认识人的生老病死问题,父亲的病逝属于历史性问题,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改变认知,正确面对。家庭矛盾问题,则是个现实问题,也是引发她焦虑的为重要的原因。咨询师从五伦入手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她理清处理家庭关系的脉络。求助者逐步消除了内心的纠结。通过身心同调,身体状况也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再进行催眠状态下的系统治疗,求助者的焦虑性神经症很快消失了。
求助者为什么会易激惹呢?为什么当孩子违逆自己的意志时会极端愤怒呢?易激惹,这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之一。极端愤怒与她内心长期压抑的愤怒情绪有关系。原来,求助者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对丈夫对她不冷不热的表现不满,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应对,索性自己暗气暗憋。因此造成肝气郁结,引发抑郁。这种类型的抑郁,极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情便引发愤怒。鉴于此,咨询师首先从认知模式上和情感反应模式上,对求助者施加影响。其次,通过身心同调,梳理肝气,从躯体层面入手解决问题。很快求助者愿意生气的问题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人际沟通的指导,教会她如何处理夫妻关系。针对她经常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而生气的实际,对其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使其懂得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方法的道理,还为其提供了一些家庭教育资料,用以统一家庭内部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意见,以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求助者感觉非常受益,也为自己以往的过失表示忏悔。
四、咨询效果
经过两个多月的心理调适,求助者痊愈。自己花钱兑了一个售货的床子,出售日用品。如今,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求助者的焦虑症和抑郁情绪再没有出现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