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焦虑症浅析一个新案例——没有稳定感的高二女生
2020-10-13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679
没有稳定感的高二女生
赫云燕
QW:女,某校高二学生。因为在一次体育测试中感觉特别不舒服而停学在家。几天后,在其母亲陪同下,前来迟雅心理找丹东焦虑症的老师进行求助。
一、求助者基本情况
家人介绍:求助者从小就不喜欢父亲,后来也不喜欢和人交往。其父有家暴,父母今年夏天离异,求助者大多数时间跟母亲在一起。没有稳定感,比较自卑。由起初经常埋怨家长,说自己当初不应该考高中,而应该念个职高。因为小的时候家庭影响很大,现在在学校不愿与同学沟通,逃避社交。前几天去精神科,想开个诊断休学。
求助者自述:周一上午,开始心慌。满身冷汗,汗也是凉的。她感觉到自己的心情特别不好。当时搞体测,在室外的时候还好,回到教室就开始不舒服,觉得周围人都特别烦,课就上了十几分钟,中途就想哭,还恶心。一直出汗。后来下课的时候跟老师说过之后,就在走廊呆了一节课,然后到中午就直接请假回家了。周二早晨也不想上学,怕见人,不想沟通,不喜欢光。平时也不和同学说话,下课时就自己呆着。周二晚上就做噩梦,梦见自己跟别人打架。周三在家呆了一天。接下来继续做梦,梦见自己的东西丢了,费了很大劲去找,终也没有找到。我有事儿也不跟家长说。有时会特别烦和无助。现在,没有食欲,不想吃饭。
丹东焦虑症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个子矮小,像个初中生,扎个小马尾,眼睛一幅怯生生的样子。说话的声音很小,但表达清晰。衣着很干净。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结合该求助者临床症状,有梦魇、食欲不振、恶心等躯体状况,同学相处不是很融洽,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存在紧张、担心、恐惧、焦虑等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因而诊断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分析与治疗假设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引发,持续的时间较长,情绪上以紧张、焦虑、不安为主,且由起初的事件泛化到其他事件或场景当中。
心理治疗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其错误认知,消除恐惧,建立自尊和自信,适应集体生活环境,改善不良情绪状态,完善人格。
四、咨询目标
1.短期目标:调整饮食规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物钟,改善身体症状。消除紧张。
2.中长期目标:改变敌对,提升自信心,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不合理认知,进行人格重塑。
五、咨询方法
2.认知-行为疗法,改变错误认知,促使情绪和行为良性发展。
六、咨询过程
首先见求助者,做了催眠,她话语很少,好像是不太喜欢交流的样子。说话弱弱的,声音很小。咨询师也没有刻意去交流,而是给她足够的时间让她去做好准备再说。
第二次见的时候,感觉她已经放开了很多。她表示昨天做的催眠很舒服,晚上睡得得也很好。她讲述了小时候她的一些经历,她说这种经历让她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掉。求助者讲起她从小和爷爷奶奶叔伯等在一个大院子里同住,但是和爷爷奶奶关系却不好,甚至有些恨他们,说他们不管有什么事情,总是向着别人,欺负她和妈妈。她大伯曾经在一天晚上喝过酒后,去她家里把她的家给砸了,她当时就在屋子里,特别害怕,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能让眼前这个平时自己还有些喜欢的人如此噬虐。而就一个院子住着,却没有人替他们说句公道话。加上平时发生的一些事情,他对于这个院子里的人和事都很反感。爸爸也是一喝上酒就耍酒风,借故和妈妈吵架,还动手摔东西、打人。妈妈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候带的伤好长时间才好。求助者说,爸爸虽然不打她,但是经常像骂成年人那样去骂她,她很生气,小的时候也很害怕。现在长大了,不那么怕他了,但是更讨厌他了,基本上不和爸爸讲话。求助者在讲述这些的时候,哭得天昏地暗。咨询师此时主要是倾听,充分地共情,让求助者能够在此时得以安慰与释放。并在催眠当中引导其做积极想像,让她小时候的阴影以及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尽快消解。
第四次咨询。自述情绪越来越好,恐惧和无助的感受也在降低。鉴于该求助者是缘于在学校体育测试时,感到身体不舒服而借故不去上学,咨询师认为身体素质差也是影响她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和她讨论了如何按规律作息,如何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从而使自己学习和生活有所保障。她表示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吃早餐,按时起居,调整原来不规律的休息,让自己能有全新的状态体验。妈妈在整个咨询过程当中,配合得非常到位,她也表示要协助求助者把这方面的问题调整过来。
丹东焦虑症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努力配合下,她答应上学去了。但是上学前的一次咨询,进行了很长时间。当在各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她也感觉有勇气回归到学校去的时候,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自己可以到学校去,但是将如何面对同学们的目光?她解释说,自从那天上完体测之后,一直以腿脚不适为由呆在家里,现在要回去面对他们,他们要是提出各种质疑,应该怎样去回答?咨询师帮她分析,其实,这是求助者内心还不够强大的时候,过分地夸大了同学们的反应,即舞台意识。求助者认为自己是整个教室的主角,当她进入教室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把目光关注在她的身上,她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焦虑情绪。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在她进入教室的时候,全部都看着她,即使看着她,她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没有必要去过多理会。
经过两个疗程的调整,该求助者恐惧情绪和一些认知方面的问题得到调整和提升。
经过与求助者协商,鉴于上两个疗程效果显著,一致认为需要再进行接续疗程,从而把求助者的问题全方面调整好。
在第三个疗程过程当中,重要处理该求助者在学校的学习问题和人际关系。
会谈当中,在咨询师的启发引导下,求助者意识到自己所谓的担心同学会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她,其实是在寻找借口,是在逃避。因为这段时间在家里呆着,不用学习,也不用去承担什么课业,妈妈对她要求也相应地放松,她感觉到这种状态很舒服。当要面对回归校园的时候,一方面理性上感觉应该去,自己现在不学习长大能做什么?另一方面,感情上又不心甘情愿地离开“舒适区”。咨询师说,是一个“懒”字在作祟!求助者当即承认,对!老师说得对,我就是太懒了!
第二天,求助者如期去上学了。而且比咨询想像的要好很多,她说,我去上学的时候,按咨询师说的去做,发现自己学习状态真的挺好,每天忙着把之前落下的笔记赶回来,还觉着时间过得很快,很充实。自此,求助者可以正常去上学,原本打算每周中间来一次,周末来一次。现在每周末来一次就可以了,既不耽误学习,又可以如约到咨询室调治。求助者和妈妈都很高兴。
和同学和关系也随着自己的状态好转而有所提升,她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去做一些事情,集中主要精力在学习上,不必像之前那样刻意去讨好或是在意什么,她觉着轻松了许多,觉着同学原本也没有那么难相处。
学习上方面,在一次在咨询时,求助者跟咨询师提到说:有几个科目马上要结业考试,而自己这几科特别薄弱,不想考了,直接等到时候补考。咨询师表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现在开始努力追赶,抓抓基础,不会的找老师同学问问,一个结业考试应该不会太难通过的。再说,到补考的时候,可能又会影响你高考的备考。求助者一听,觉得有道理,说班主任也曾经这样说过,那试试先考考吧。咨询师及时和妈妈沟通,让妈妈注意多鼓励和督促,帮助她顺利参加会考。
后来,求助者不但顺利参加了结业考试,还在备考过程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学习动力与方法,改变之前只考个专科就行的想法,表示自己以后要考个好的本科大学。由此见得,求助者的自信心倍增。
因为一直和妈妈在外租房子住,求助者很少见到爸爸。重回校园之后,上学较远,她曾一度拒绝爸爸接送(在这之前一直是爸爸接送)。但下晚课后很晚,妈妈又不放心别人,还是希望爸爸来接送。经过咨询调节,求助者应允可以接受爸爸,但是不想和他有太多交流。这对于她来讲,已经是不易了。
七、咨询效果
情绪上有很大的改善,作息规律,身体状态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观。愿意敞开心扉和人交流,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较为融洽。自信心大增,说话做事也不那样怯生生的了,感觉很有底气,不再打怵与人接触和交往。适应社会情况有所改善,能够正常上学,且学习劲头很足。妈妈表述说,虽然对爸爸还有看法,但是不像之前那样严重。知道关心她,主动帮她干活儿。她和母亲对咨询效果都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