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心理咨询老师浅谈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2022-03-30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1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家庭教育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投入,然而,孩子的教育结果却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误区。下面列举出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丹东心理咨询的迟雅老师旨在给家长们提个醒。

一、拔苗助长

家庭教育的首先误区就是拔苗助长。在心理咨询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很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小时候多么出色,三岁开始学习特长,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还会背很多诗歌,可是现在越来越不争气了。小学还不错,到了初中以后,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严重,有的迷恋网络,有的虽然很用功,但是学习不见起色。分析一下,这些孩子共性的原因是,家长给他们过早地定向,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由于过早地聚焦于学习文化知识,正常的心理发展被偏废了。在向孩子灌输知识的同时,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整天关注的是学习书本知识,好玩好动好想象的天性被不知不觉地扼杀了。孩子的感性认识以及应该增长的能力,比如生物回授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道德的社会化,亲社会能力培养等,错过了“关键期”,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在拔苗助长的教育中,由于孩子的学习是家长强加给他们的,在家长的压力下,孩子不得不去学,久而久之,便会使孩子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而家长还是一味地强迫孩子学习。这种强迫和没完没了的唠叨,很可能导致孩子的超限抑制。于是,孩子不但对所学的特长不感兴趣,而且这种感觉进一步泛化,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严重时孩子对学习、对生活都产生厌倦心理。现在的社会,需要人终身学习,一个对学习厌烦的人,很难可持续发展。家长的出发点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却摔倒在跑道上。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总不能什么也不学吧?是的,不是不学,关键是学什么,怎样学!

对于哑哑学语的幼儿来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学习与人交流的母语,建议是让他们通过与大人之间的互动游戏来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感到不枯燥,又有利于情感交流。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是通过玩具,通过参与互动游戏,来提升感觉统合能力,来学习和体验规则,来培养亲社会能力,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孩子要学习特长,可以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角度出发,根据孩子的优势和兴趣,适度选择,而不要过早给孩子定向。

二、挑错教育

中国人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经验的传授,而忽视体验教育。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容易挑孩子的毛病。在家长看来,将孩子的毛病挑出来,孩子的毛病就会越来越少,没有毛病自然就好了,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界将这种只注重挑孩子的毛病,而忽视赏识的教育现象称为“挑错教育”。

一位家长反映,她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一提学习就恶心。现在读个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成绩还经常通过补考来过关。分析原因发现,孩子的家长在学习上、事业上很成功,可是他们总是感觉孩子不够好,孩子从小到大,他们总是用放大镜看待孩子的缺点,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表现在行动上是经常给孩子“挑错”。

其实,及时地指出孩子不对的地方,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因为总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找孩子的缺点,总是拿自己孩子与好的孩子比,往往是将孩子的自信比少了,耐心比没了,将亲子关系比紧张了……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尤其是儿童、少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家长、老师等成人对他们的评价,会成为他们自我评价的基准,当家长、老师认为他不出色的时候,认为他不好的时候,他在心中会形成一种自我意象——我不如别人,我一无是处……当一个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不自信的时候,他必然不求进取。如果再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就更糟了。人不自信,无所作为,人不自爱,无所不为。

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又能教育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呢?较好的办法是对孩子实行阳性强化法。也就是通过及时地表扬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潜能。好的行为和品质得到强化了,孩子在朝着好的方向努力的同时,也就克服了不好的东西。比如,孩子学习时精力集中是好的行为,而精力不集中是不好的行为,如果强化了精力集中的行为,磨蹭的行为习惯自然就克服了。对于孩子,家长应该学会赏识教育,通过赞美来强化好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自尊心。

有时候,孩子的错误行为与品行不是与好的行为完全相对应的,也就是说,我们难以通过强化好的一面来抑制不好的一面,那怎么办?这时我们要指出孩子的不足怎样做好呢?现在国外有一种“三明治”的教育方法。三明治面包是上下为巧克力面包,中间夹着生菜叶儿。即上面是甜的,中间是苦的,下面又是甜的。

前几天,我咨询一位初中生,在给他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以后,我想再提高一下他的写作兴趣,建议他将以前的作文拿一篇来给我看。孩子很往心里去,将以前自己认为很出色的一篇作文改了又改,认真抄写一遍。我看完作文之后,对这篇作文的思想性给予高度肯定,对文章的层次段落的合理性以及表达方式等,都加以肯定。然后对他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包括自己修改和请善于写文章的人改。孩子很认同我的观点。这时我告诉他,你的这篇文章中还有几处笔误,还有几处语法上的错误,你自己先查找一下。孩子自己找出了三处,我又帮助他找出几处。并且最后对他讲,你很有写作的潜质,继续努力,争取在短时间内能够发表一篇文章。这时孩子的眼睛放着光芒。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看到了成绩,看到了不足,同时也看到了希望。孩子还会从家长的评价中感受到,家长很赏识他,因此,他愿意同家长交流,愿意继续朝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努力。

三、简单粗暴

一段时间以来,“狼爸”在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为了能更加好地理解“简单粗暴”的家教含义,我们走近一下“狼爸”。

萧百佑参加高考时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被称为“中国狼爸”。2011年11月14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在现场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z好的父亲”。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朱强指出:萧百佑用“打”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本质上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的孩子,只会成为唯唯诺诺,没有独立思想的人。“狼爸”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羊子”、“羊女”,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孩子的性格会受到扭曲。

说到这里,读者就会感觉到,这萧先生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方法不简单,用心很良苦,但是手段的确是粗暴的。与这位“狼爸”相比,现实中很多家长,不但手段粗暴,而且方法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一招是骂,第二招是打,第三招是凭着经验连哄带骗。这一马三招,会导致什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怎样改变简单粗暴的状况呢?途径很简单,就是“教儿教女先教己”。目前,我们的很多工种都实行持证上岗,而为人父母却是自然天成。如果你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应该在家庭教育方面学习一些科学的知识,摒弃简单粗暴。

四、乱服补药

严格来讲,“乱服补药”不属于“教”的范畴,而属于“育”的范畴。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实践中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所以,我在讲述家庭教育误区的时候,也将其列入其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健康与保健问题,于是乎各种各样的讲座和促销活动风起云涌。因为这些活动主要是针对老年多病者的,所以突出强调一个“补”字。由于这种“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有人调侃说:“目前的中国,老年人补钙,叔叔bu肾,阿姨bu血,小孩补脑。昔日的东亚病夫,成了今日的东亚药夫。”

中医治病,有“汗、吐、下、和、消、清、温、补”治疗八法,中医的辨证施治,讲究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补法”对于虚弱的老人一般来说是受用的,而对于血气方刚的孩子就不适用了。我在咨询的实践中发现,一些孩子因为乱服补药,而引发手yin恶习,也有的孩子患上性神经症。

五、重智轻德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在人的全方面发展中起动力和导向的作用,而德不能狭隘地理解为道德。它应包括人的意志品质、审美修养、心理素质、责任意识和民族意识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个人即使再有才,而缺少了这些,对社会不仅无益可能还会有害。

人们的功利思想不仅作用于经济事物,在家庭教育方面亦受此影响。德育不是一个很直观的东西,其效果表现不像钢琴那么动听,不像图画那么色彩绚丽,更不像数理化能在高考中得分,因此,家庭教育中德育往往受到忽视。

因为家庭教育是以血缘力量为纽带、以亲情关系为动力的一种活动形态,所以,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往往会使得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成才观、学习观发生扭曲,久而久之,便可能导致一幕幕物极必反的人间悲剧。这种过分强调智育的家庭教育观,表面上收到一种红红火火的效果,可辛辛苦苦搞的却是家庭泡沫教育,因为增长不等于真正的发展。

现在,许多发达地方已把注意力由“智育中心”转移到了“个性全方面发展”,尤其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上来了。试想,一个没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灵的孩子,就算成了博士,也不会认为生活是美好的。留美博士卢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家长应把诚实、自信、集体、责任感、独立性等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不应该把眼睛紧盯在学习上。

六、各搞一套

首先,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表现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上。这种不一致性,常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难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念。

其次,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表现在不同时间内对孩子教育的不一致性上。因为家长对孩子社会化的意义、途径缺乏整体理解,所以教育孩子常常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忽视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斯宾塞说:“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z严重错误之一。”这种教育的不连贯性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的畸形发展。

第三,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表现为家庭成员的教子观点、方法的不一致上。比如,爸爸严厉,妈妈庇护;爸爸妈妈严管,爷爷奶奶阻拦。这就会在孩子头脑中造成混乱,分不清是非。当孩子出了事,便会去找护着他的一方,寻求“保护”,长此以往,家庭教育便失去了约束力。

第四,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表现在教育者的言行不一致上。很多家长,一方面教育孩子不要说脏话,另一方面自己满嘴粗话脏话;一方面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却坑人骗人。

这些教育的不一致性,极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双重人格,成为没有责任感、没有正义感的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七、教养过度

教养过度的一种表现是:为孩子的学习让路。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几乎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和理解别人,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教养过度的第二种表现是:孩子只要学习就行,其他事情家长全包。上学送,下学接,什么家务劳动,什么生活自理,都由家长来承担。俗话说:“有能干的母亲,很可能就有窝囊废的女儿。”孩子将来离开父母,比如去上大学,容易因为生活能力太差而自卑,以至于社会适应不良。

教养过度的第三种表现是:家长一方面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呵护;另一方面要求孩子须完全按照家长的要求去生活。这样做的弊病很多。孩子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自主性,没有自己的理想,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神经气质类型比较弱的孩子,很可能形成依恋性人格。叛逆性比较强的孩子,一旦家长的控制不在,一旦家长的威严不在,就很可能放任自己。

八、疲劳战术

所谓“疲劳战术”,是指想通过加长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向睡眠抢时间,向运动抢时间,一天到晚,学习学习再学习。因为学习成绩不仅与时间正向相关,还与效率正向相关。当效率低下的时候,光延长时间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 丹东心理咨询           

    迟雅中医心理由迟雅心理咨询公司及其所属迟雅中医门诊两个部分组成。专业治疗:丹东心理咨询,丹东抑郁症,丹东强迫症,丹东焦虑症,丹东抽动症,专门帮助辍学生重返校园。

    更多关于丹东心理咨询,丹东抑郁症,丹东强迫症,丹东焦虑症,丹东抽动症等信息,有需要的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0415-2898498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XML

本站关键字: 心理咨询哪家好 抑郁症怎么治疗 强迫症怎么治疗 焦虑症的表现 治疗抽动症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