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患者的康复之路
2018-12-19 来自: 丹东迟雅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343
L:女,广东省人,高三毕业生,汉族。无遗传病史。因为患癔症,于2012年10月1日,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向迟雅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母亲叙述:孩子自幼非常聪明,一直是学习尖子。高三时患上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高中毕业考入二本大学,自己感觉不理想,因此抑郁寡欢,直至发病。当时有类似鬼魂附体的表现,也有夸张性、表演性的行为,被当地精神专科医院诊断为癔症。在当地医院住院一个多月,出院后一直服用盐酸齐拉西酮。每日午、晚各20毫克。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有物理影响妄想,有轻度幻觉。认为母亲在家里所有电器开关上安装了电流,目的是想害死自己,并且认为已经将自己电死两次了,被同学救过来了。现在,母亲是用手机信号来施加影响,因为她的一位老师的电信号与自己捆绑在一起了,这样母亲才不会害死她。问起母亲害自己的理由,她说母亲想通过残害自己的女儿引起别人关注,以便卖更多的货(母亲是做小生意的)。有战栗表现和痉挛表现,下肢痿软,行动迟缓,看上去像个老态龙钟的人那样走路,目光呆滞,情感淡漠。
孩子父母已经在多年前离异,她跟随母亲一起生活。父母都很关心她的成长与健康。父亲是一位比较成功的人士,为了给她看病,特地提前乘飞机从兰州赶来。经过与咨询师充分交流和现场勘查,决定让他们从广东乘飞机来丹东接受心理调适。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根据MCCD-3标准,诊断为癔症,抽动症。
三、心理调适过程
2012.10.1:一见面就给咨询师下跪,求咨询师帮她打120,要到救急救中心去,给自己上呼吸机。担心自己的电信号就要没有了。痛哭流涕,浑身发抖。经过咨询师辅导安慰,情绪稳定下来。晚上,父亲要请咨询师吃饭,她在饭店门口倒在地上,小便失禁,裤子尿得湿透了,饭也没有吃成。
2012.10.2:早晨很早来到咨询室,一天时间里比较好。下午4~5点发病,要去急救中心。躺在地上癔症发作。后来在其他求助者家属关心下,晚上在咨询室吃的饭,还要住在这里。
2012.10.3:虽然还有想打120的想法,但是,在咨询师的开导下,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晚上害怕比较重,担心母亲会害死自己,说看到她的咨询师的皮带卡子上有英文字母:“决斗”,说这是暗示自己要跟母亲有个“了断”。不敢跟母亲一起住,多次请求住在咨询室,后来答应了她的要求。一夜睡得很好。
2012.10.4:早晨起来写下:一种原理 + 一种思维方式 = 死。后来在咨询师赫老师的启发下,写出:一个愿望 + 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 = 生。今天早饭和午饭都吃的很好。下午主动找咨询师谈话,谈了自己的想法。说不再那么恨母亲了,说她母亲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国庆长假期间,父亲准备返回,咨询师为其送行,在江都酒店请客。因为是临时决定,没有独立的房间,而地在大厅丽用餐。席间,她再一次表现为跪在地上给不认识的顾客磕头,请求人家救救她。经过咨询师的心理干预,才消除了这种癔症性行为。
2012.10.7:早晨起来后,在其他求助者家属的启发下,为咨询室拖地、打扫卫生,白天开始打乒乓球了。
2012.10.8:昨天晚上问母亲,你到底是想进监狱还是想进精神病院。这样**老师(注:她高中时的历史老师)就可以给她当妈妈了,她好开始新生活。今天,求助者还是有幻觉和妄想。中午吃饭的时候,开始用广东话给大家说笑话。“洒洒水啦,抹抹地啦。”
2012.10.9:自己写道:我已经准备好一切迎接新生活。
2012.10.10:今早去沃尔玛买东西了。下午睡觉的时候突然大哭,语无伦次,有妄想。提到了一位初中同学的名字。(注:这位同学在初中时与她同班,后来去了区属学校,与另一位初中男同学建立了恋爱关系。由此推测,她的心理问题与青春期有直接关系。)在咨询师的开导下,后来正常,唱了粤语歌曲五首。
2012.10.19:开始减药,中午减半个胶囊。一直到11月6日再减另一半。
2012.10.20:问她早晨吃了什么饭,她说:吃了牛奶,吃了电话。还解释说,就是电信号。
2012.10.27:下午与咨询师及部分求助者及家属们去歌厅唱歌了。表现很好。
2012.10.28:跟母亲说:其实我很爱你的,就是你不善于揣度人心。
2012.11.2:去锦江山了,半路上哭了,哭着对母亲说,希望上学复读,如果家里没钱可以算是我借钱。
2012.11.9:前几天一直表现很好,跟母亲到自己租用的房子里面居住,定点起床,按时来咨询室。由于母亲另租用了一处房子,要将东西搬到这个房子里去,触动了她的心灵,当天开始出现恐惧和抽动,表现为坐在地上,不肯到新住处去,并且用脚使劲往地上跺,一直使劲躲。第二天,虽然到住处去了,但是还是迟迟不肯入睡,直到后半夜。10日有小便失禁尿裤子的现象,这种现象未到丹东之前和初来丹东之后也多次发生过。
2012.11.10:今天还有抽动和立足不稳现象,感觉有表演的成分,但也有不自主抽动的因素。几天来一直坚持跑步。总的来说,她的求助欲望已经很明显,能主动配合心理咨询师。此时,咨询师已经完全破译了求助者心理疾病的成因。
求助者的父亲和母亲,早在她还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正式离婚,此前早已感情破裂。但是,双方出于“不影响孩子”的考虑,假装没有离婚。孩子对此一直心存疑窦,并且想方设法努力促进父母和好,有时也会内归因,认为父母的不合或许与自己做得不好有关系。这样,就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如果父母早点公开告诉她,我们已经离婚了,这是我们不得已的选择,与你无关。我们虽然离婚了,但是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还将一如既往地爱你,关心你,保护你长大。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纠结了,也不会消耗太多的心理能量。孩子在实施促进父母和好的过程中,会采用“生病”等形式,促使父母走到一起,共同来关心她。这是她癔症性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后来,她进入了青春期,由于她情感匮乏,母亲平时比较强势,对她缺少耐心,导致她情感的需求比较强烈,因而比较容易对异性动真情。另一方面,她又认为不应该这样想,内心失去了同一性。这更进一步导致她心理能量不足。因此,会出现被害妄想。包括担心母亲会加害自己。至于下肢痿软、小便失禁、抽动等,都与癔症有直接关系。鉴于此,我们开始实施身心同调,为其补充心理能量,消除恐惧心理,改变认知,纠正错误的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求助者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2012.12.5:求助者已经实现了停服西药,情绪越来越好。下雪了,她被咨询师任命为除雪队队长,带领其他求助者和家长们一起为小区除雪。
此时的她,已经开始考虑学习问题了。准备明年参加高考,提前回去参加学校采集信息工作。第二年顺利参加了高考。
后记:
2014年11月中旬,迟雅带领教育科研队伍去深圳考察,求助者的母亲专程到驻地探望,告诉迟雅老师,孩子正在读大学,非常阳光。孩子今天返校了,如果是昨天知道你们来,孩子就可以陪你们一起玩儿了。